Page 98 - 内文
P. 98
章学诚研究概览
是清代和民国时期方志界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我们当代方志界探讨
的重点课题,并对编修新志产生深远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新编志书业已初步形成一种通行体例结
构,它一般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及附录五大部类构成。从各部类
在志书中的作用而论,概述为纲,大事记为经,作为志书主体部分的各专
志及人物为纬,重要文献及杂记等内容归入附录。这种结构虽说基本上
能够反映一地的自然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但是,它仍有某种弊
端,有待革新。如概述及大事记在全书中都起经线即纲的作用,已见重
[1]
复。今按概述在民国前的传统旧志之中并无此体 ,从概述体例及写作实
践考察,它既不同于传统志体,也很难起到全志总纲作用。概述属论述
体,与方志“述而不论”宗旨相悖,从实际写作情况考察,志书概述由于
文字简约,实难起到“纵贯”作用,如果文字偏多,势必同大事记和专志
重复。我们不反对对旧志体的改造与创新,但是绝不能允许离开与传统志
体形式相乖离且与其他志体在内容上互相重复的志书体裁。我们要求的志
[2]
书,应当具有“系统地记载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之内容与完美
合理的体裁形式的统一,仅此而已。况且志书之“记”体,即大事记“只
[3]
是以为一书之经”,“非编年弗为纲” ,这就是说,志书大事记必以编年
之法编写才能起到志书总纲作用。既然大事记已经起到这个作用,何须再
设概述?由此看来,概述在志体中有无存在必要,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
问题。此外,现行志书将重要文献归入“附录”,降低了“重要文献”在
志书中的地位。今按重要文献入志,是对文献的精选和类编,这在章学诚
“三书”中属于“文征”范畴,与那些“取摭所余,虽无当于正裁,颇有
资于旁证”,“阑入则不伦,弃之则可惜”的“考据轶事,琐语异闻”归
[1] 民国间黄炎培《川沙县志》始有此概述一体。
[2]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3] 《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见《章氏遗书》卷十四。
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