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内文
P. 97
章学诚方志属史论研究
盛行,乃隋唐至北宋之事。图经之书,有舆图,有文字,北宋末年,图经
主要向文字记载方向发展,图退居于附录,有的甚至弃之不用,只保留经
文部分,事实上,图经已经演为方志了。至南宋,情况更为明显,如《严
州图经》更名《新定志》即其显例。图经之名至南宋已成为地方志通称,
上述例证说明图经至南宋已经完成了向地方志的过渡。需要指出的是,此
后的一统志、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中一般卷首有地图,这不仅说明舆
图在志书中地位作用之重要,也说明以往图经形式对志书之影响。如果说
隋唐以前,地方志内容尚多不出地理范围,甚至内容单一化较强。那么,
至宋代则人文历史内容大增,志书体例至宋代日趋完备,这是中国地方
志定型于宋代的标志,适如《四库全书总目》对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一书体例内容评价时所说:“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
大变。”又说:“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史。”这种看
法比较符合实际。元、明、清三代方志事业继续发展,方志作为载述一方
文献之体日臻完善,清代是中国封建时代方志事业繁荣鼎盛时期,成绩巨
大。康、雍、乾等皇帝极重各级志书的编修,各地大开馆局,着手修志。
为数众多的著名学者参与修志,使清代方志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历
代。乾嘉时期,方志内容体例受传统影响,视方志为地理书的观念大有人
在,并仍有相当势力;章氏披荆斩棘,强调方志属史论主张,其理论全
面、系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方志学基础,承先启
后,继往开来,意义重大。
三、章学诚方志属史论的现实意义
章氏方志“三书”论的形成和确立,是章氏在方志属史论基础上进行
多次实践和研究所产生的优秀成果。对清代修志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如
同光间《畿辅通志》及《保定府志》等即属此例。章氏“三书”理论不仅
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