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内文
P. 102

章学诚研究概览









               中国方志学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来新夏













                    方志学理论的萌芽与发展是和各个历史时期的修志实践密切联系的。
               方志学的理论是随着修志事业的发展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在魏晋以前,由

               于缺乏直接的文献记载,只能从《禹贡》《水经注》《汉书•地理志》和
               《越绝书》等著述中了解到一些先贤们在对如何修志问题上进行的不自觉

               的探索。而各个历史时期图经、志书的不断编修也正说明人们对于方志的
               历史价值和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



                    一、清前对方志的见解



                    从魏晋以来,直至清以前的漫长的方志发展历史过程中,方志的编

               修实践活动是有显著成绩的,数量的积累也很丰富;但方志学理论则处于
               一种萌芽、酝酿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志家从修志实践出发,提

               出了对志书作用和编纂方法诸方面的见解。这些见解虽尚不够系统,但对
               方志学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这些论点和见解集中在“求实”“资治”和

               “教化”等方面。
                    最早阐发方志价值和作用而作出明确表达的是东晋的常璩。常璩是



           094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