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内文
P. 106

章学诚研究概览




               仅举其略;诗话所以资清谈,乃屡书不厌;他如草木禽鱼之诂,道观僧庐
               之疏,率皆附以浮辞而过其实”。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他在阐述选材宜

               精、详略要当、反对虚妄怪诞、厉行朴实质直的修志主张。因为只有这
               样,志书才能起到“启览者之心,使知古今得失之归”的作用。还有些志

               家对方志的源流颇有论述,如张铉在《(至正)金陵新志•修志本末》中
               曾详尽地追述了方志的历史源流。

                    明朝修志强调“资治”,所以“郡邑莫不有志”。他们大都着眼于
               方志的政治作用,认为地方志乃是“系于政而达之于政”的著述。宣德时

               的张洪在《重修琴川志》序中说“郡县之有图籍”,是“为政者不可废”
               的,因为“凡山川之险易,土壤之肥瘠,物产之美恶,民庶之多寡,按图

               考籍,可得而知之也”。他还认为志书一可以计“道里远近,钱粮事民之
               数”,二可在凶荒之年,移丰补歉,强调了方志在施政方面的作用。康海

               在《朝邑县志序》中也曾说:“志者,记也。记其风土文献之事,与官乎
               斯土者,可以备极其改革,省见其疾苦,累行其已行,察识其政治,使天

               下为士夫者读之足以兴,为郡邑者读之足以劝,非以夸灵胜之迹,崇奖饰
               之细也。”

                    由此遂出现不少趋时之作,难免有诸多弊病与瑕疵。于是引起一些志
               家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谋求解决弊病的途径。嘉靖《曲沃县志》的主

               修者刘鲁生就提出志书的标准应是“其载欲悉,其事欲核,其书欲直”。
               这就是说:记载要尽其所有,无所不包;事实要仔细查对,翔实确凿;并

               且要是是非非,敢于秉笔直书。他还提出了志书的编纂原则是:“必广询
               博采,而后无遗迹;循名责实,而后无讹传;义正辞确,而后无赘语;类

               序伦分,而后无乱章。”这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至今仍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搜集保存资料方面,明代志家也有所发展,如江西巡抚陈洪谟在
               《江西通志序》中曾说:“流光易逝,恒性健忘。倏忽之间,遂成陈迹。



           098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