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内文
P. 108
章学诚研究概览
工作。
乾嘉时期,一些方志理论逐渐形成指导修志的某些准则。谢启昆
的《广西通志》是一部代表作。梁启超在总结清代方志学成就时曾指明
其“首著叙例二十三则,遍征唐、宋、明诸旧方志的门类体制,舍短取
长,说明所以因革之由,认修志为著述大业”,因而断言“注意方志之
编纂方法,实自乾隆中叶始”(《清代学术概论》)。但在学术界却存在着不
同流派的争议,那就是以戴震为代表的地理考据学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
的史志学派。
考据学是乾嘉时期的显学,有些学者用考据方法进行地方志编纂,着
重于考证地理沿革与方位,所以被称为方志学领域中的考据学派,又因其
倾斜于地理,也有称其为地理学派者。这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戴震、钱
大昕、孙星衍和洪亮吉等人。戴震是一代考据大师,他以考据研究地理的
方法运用于方志编纂。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在所撰《戴东原先生年谱》中
曾较详地加以论述说:“盖从来以郡国为主而求其山川,先生则以山川为
主而求其郡县。其叙《水经注》曰:‘因川源之派别,知山势之逶迤,高
高下下,不失地阞。’为《汾州府志》发凡曰:‘以水辨山之脉络,而汾
之东西,山为干、为枝、为来、为去,俾井然就序;水则以经水统其注入
之枝水,因而遍及泽泊、堤堰、井泉。令众山如一山,令众川为一川,府
境虽广,山川虽繁,按文而稽,各归条贯。’然则先生之《水地记》固将
合天下之山为一山,合天下之川为一川,而自《尚书》《周官》《春秋》
之地名,以及战国至今历代史志建置沿革之纷错,无不依山川之左右曲折
安置妥帖,至赜而不乱。”
这就是说戴震的编志方法是以水系辨山脉,以山川形势考察郡县建置
和地理沿革。这就是考据学的主要方法。其他如钱大昕、孙星衍、洪亮吉
等虽各有具体主张,但大都未越考据规范。他们总的主张是专务考据,不
多追求新文献;信载籍,而对反映现实的资料不够重视。所以,往往影响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