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内文
P. 111
中国方志学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章学诚为纠正当时地方志体制杂乱而提出“辨体”的理论。所谓辨
体,就是各类型地方志所记内容应当各有所重。省府州县各有其体,既不
是简单凑合,也不能随意拆散,如就通志而论,“所贵乎通志者,为能合
府州县志所不能合,则全书义例,自当详府州县志所不能详。既已详人之
不详,势必略人之所不略”(《章氏遗书,方志略例一·方志辨体》)。如此,则
各类型志书的内容范围即界限划分清楚,各有侧重,做到各有所当载,而
互不相蒙。
3.关于州县设立志科的建议
章学诚鉴于修志时搜集资料的困难而指出:“州县纪载,并无专人典
守,大义缺如。间有好事者流,修辑志乘,率凭一时采访,人多庸猥,例
罕完善;甚至挟私诬罔,贿赂行文。”主张建立一个征集、整理和保存资
料的常设机构——志科,使“登载有一定之法,典守有一定之人”。平时
搜集、整理、保管档册资料和采访口碑,一旦修志,则可自志科取其丰富
的储料以备征考。
综上所述,章学诚不仅亲自参与了多种志书的修纂工作,而且还将实
践经验升华概括为初具系统的方志理论。他确定了“志为史体”的方志根
本性质,辨明了方志的应有地位;创立了一整套修志义例和方法,对方志
的内容和体例作了重要的革新,为清方志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人
瞿宣颖曾评论说:“虽其所撰不能尽如所期,然其发明义例,振起浮俗,
使方志之用增其伟大。章氏之绩,可谓迈越寻常者矣。”(《方志考稿·甲
集·序》)这种评论当然是指章学诚所处时代所达到的水平而言;置诸今
天,他的方志学理论显然尚有若干值得商榷和补订之处。如果当前修志仍
然过分强调章氏理论,以章为据,唯章是依,那就很不够了。从民国时期
的一些方志学专著和当代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找到不少超越清代方志学的内
容。不过,尽管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还有某些不足和不能完全实现,但他
为建立清代方志学理论所作的历史贡献却是值得肯定的。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