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内文
P. 112

章学诚研究概览









                    三、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理论著述



                    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虽然修志事业还在时断时续,但方
               志学的理论研究却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许多学者都重视这门学科,对

               方志的源流、体例、编纂方法等都有所研究和论述。据有人统计,民国二十
               年前后,在与方志有关的刊物如《方志月刊》和《禹贡半月刊》和其他一些

               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方志学研究的论文达三百余篇。有些知名学者还撰
               著了十余种专著,标志着民国时期方志学研究已在向纵深方面发展。这些论

               著既为前所罕见,也为后世开风气,至今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启超是较早对清代方志学加以总结的一位学者,他在《中国近三百

               年学术史》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方志的性质与编纂方法。他极力推崇章学
               诚,并几乎完全接受了章氏的方志学观点而加以阐扬和发展,奠定了方志

               学的基础。他不仅确立了方志学在清学中应有的地位,而且亦在若干方面
               对后学有所启示,起到了方志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作用。梁启超明确地

               提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这一关乎方志性质的重要课题。他还公允地
               评论了方志的利弊,论定了方志的地位,阐述了史志关系,并提出对修志

               人员的要求。
                    李泰棻所著《方志学》是民国时期篇帙最大、论述比较系统的一部

               理论专著。它论述了方志的性质、旧志的偏枯、作者的方志主张和编志方
               法。他像梁启超那样,继承了章学诚“志即史”的方志学观点,主张“在

               中央者谓之史,在地方者谓之志,故志即史”。他也对修志人员提出了必
               须具备多种学科知识的严格要求,这对提高志书质量有重大作用。

                    傅振伦所撰《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一部叙述比较系统,内容比较丰
               富,至今仍在产生影响的专著。它全面地论述了方志的意义、性质、种



           104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