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内文
P. 115

中国方志学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2.分区性研究

                    对地方志进行分区研究,并从理论上分析源流,探讨体例的论文较前

               一种研究为胜,如吴贵芳所写《关于纂修上海新志的体例问题》(《上海史
               研究通讯》1981年第2辑),回顾了上海地方志的历史情况,提出了编纂新志体
               例的十条建议。里僻的《略述方志源流及〈湖北通志〉的沿革》(《湖北方

               志通讯》1981年第1期)考述了湖北行政区域的沿革和《湖北通志》的源流,
               并对明清两代的六部有史可查的湖北通志进行了述评。这是20世纪八九十

               年代方志学者进行研究工作用力较勤、成果较多的一个方面。《中国地方
               志综览》为此特辑专目(333一345页)可备检用。

                    3.专题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专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骆兆平的《读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文献》1980年第3辑)一文,对至今仅存的古代藏书楼
               天一阁所藏明代地方志的典藏与聚散状况加以研究概述,使人们对这一有特

               色的专藏珍籍有所了解。仓修良的《章学诚和方志学》(《江海学刊》1962年第5
               期)和黄道立的《巨细毕收,博而能断》(《湖北方志通讯》1981年第5期)等论文

               对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学术性探讨,有益于新编方志的借鉴,
               但也带来了一些唯章是奉的不良后果,影响了新方志学建立的进程。

                    专题研究中被视为热点的是旧志的继承批判问题。有些文章作了专门
               论述。我认为应当批判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为竭力宣扬封建统治者功

               业的夸大性内容,如立于卷首或独立成章的皇帝的无关理要、专事粉饰之
               诏谕、诗文与言论;二为宣传封建伦常的内容,如诬民变为盗匪活动,过

               分颂扬义士、烈女等事迹;三为不恰当的溢美之词。应当继承的则有两个
               方面:一是继承旧志中合理的编纂体例;二是继承文献资料,以备征考和

               补缺纠谬。





                                                                                        107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