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内文
P. 116
章学诚研究概览
4.专著
近年来,方志学理论方面的专著陆续问世,主要的如来新夏主编的
《方志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便是较早出版的一部教材性
质的专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方志的起源、发展,介绍了古今学者对方志
学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新志的编写要求和方法。再如刘光禄的《中国方志
学概要》、史念海的《方志刍议》、林衍经的《方志学综论》和仓修良的
《方志学通论》等都是引起人们注意的专著。多人论文合集有《中国地方
史志论丛》(中华书局,1984年),汇集了一部分学者在地方志学术会议上发
表的理论性论文。个人论文集有傅振伦的《傅振伦方志论文选》(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2年)、朱士嘉的《朱士嘉方志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
梁寒冰的《新编地方志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董一博的《董一
博方志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这些个人论文集多为个人的专门
性研究论文,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指导作用。
1992年,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与日本独协大学经济学部合作开展
“中日地方志比较研究”的课题,在来新夏与齐藤博两位教授的共同主持
下,有中日著名学者十余人参加,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完成了该项目,并
将有关论文结集为《中日地方志比较研究论文集》,近期将分别出版中日
文本。这为方志学理论研究的国际合作交流开辟了新路。
香港地区的学者把方志学理论的研究纳入区域研究之中,或视为地
方史。他们往往把地方志的研究与族谱、家谱联系一起。1980年8月间,
英国犹他州举行的“世界家谱与记录”会议上,香港大学林天蔚即提交了
《族谱与方志的关系》(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一文,论述了中国族谱与方
志之源流和相互关系、族谱与方志联合研究的价值等。1989年4月上旬,
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办的“亚太区地方文献国际会议”上,方志研
究也是会议议题之一,有台湾宋唏的《论流传于美国之罕见中国地方志》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