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内文
P. 109

中国方志学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志书的实用价值。
                    对考据学派持异议的则是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史志学派。章学诚是乾隆

               时的史学和方志学家,也是多次参与修志的实践者。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
               方志学理论,建立了清代的方志学,其要旨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关于地方志的性质和作用
                    章学诚主张“志乃史裁”“志属信史”“史体纵看,志体横看,其为

               综核一也”。这些论点在于改造方志即地记的传统旧观念,树立起对方志
               的新概念以明确方志的性质。梁启超认为这一改变是对方志学的最大贡献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五)。章学诚这种史志观确是一种创见,是建立方
               志学的一块奠基石,从而引申出一套较系统的方志学的理论,如在其《答

               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中就从史志观角度出发而论及志书的性质是为经世
               致用。他说:“史志之书,有裨风教者,原因传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

               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可见章学诚已视方志为
               教化的工具了。

                    2.关于方志的编纂方法问题
                    章学诚认为:在明确“志为史体”“志乃一方之全史”的前提下,修

               志就应按照史家法度来进行。贯彻史家法度的关键是修志者也要像修史者
               那样具备“三长”。志家的三长是: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

               以绝请托。要谨守《春秋》家法,严名分,别尊卑,并有裨社会风教。这
               是对修志者的素质要求。

                    章学诚提出了“三书”“四体”的志书编纂方法。“三书”是指志书
               的三大组成部分,“四体”是志书所采取的四种不同体裁。他把“三书”

               提高到三家之学的地位,并加以解释说:“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
               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

               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
               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章氏遗书·方志略例·方志立三书议》)



                                                                                        101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