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4 - 内文
P. 364
章学诚研究概览
书》B→《春秋》AB→《史记》B→《汉书》A”,这个串联起古代主要
史学元典的谱系,乃是一个在二元(A方智/B圆神)互存互补的关系上
建构的学术史叙事。《书教下》一文,章学诚考察了这个谱系在后世的发
展。“有成例者易循,而无定法者难继”,他更看重“难继”却更为重要
的“圆神”之意的流变。
在这个谱系中,《尚书》“神明变化、不可方物”,是“圆而神”
(B)精神的最早源头。其后有《史记》,“多得《尚书》之遗”,同属
于B系统的杰作。而《春秋》和《汉书》虽然属于“方以智”(A)的传
统,但是章学诚认为,这些早期的史书,纵使性属“方智”,也往往带有
“圆神”的特点,如《春秋》,是“《尚书》折入《春秋》”(参上文对
这个命题的解释);又如《汉书》,“本撰述而非记注,则于近方近智之
中,仍有圆且神者,以为之裁制,是以能成家”。总之,早期的史著都呈
现了“圆而神”的精神。
而后世的史学,令人失望。“方以智”(A)和“圆而神”(B)两
种风格的传承各有特点和流弊:圆神的,例不拘常,史家无从循其变化,
不会其意,捧心效颦,难得其神;方智的,体有一定,史家不能出其规
矩,以文徇例,削足适履,终失其智。章学诚作了个比喻,史学流传如天
文历法,历法应用日久,就会产生误差,推算日月星辰节气的方法,都是
愈后愈密。史学中,《尚书》变《春秋》是“稍密”,《左传》变纪传是
“益密”,到了后世族史,“失班史之意,而以纪、表、志、传,同于科
举之程式、官府之簿书,则于记注撰述,两无所似”,总之,“圆神/
方智”两种风格,在后世逐渐泯没,“书教中绝”,“史学之失传也久
矣”!直至袁枢创纪事本末体,“因事命篇”,才算无意中恢复了一点
《尚书》的“遗意”。在《书教下》最后,章学诚主张:恢复《尚书》的
“初意”,来挽救史学。
刘知幾论六体二家,是分论各自的利弊;而章学诚的史学史,则试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