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0 - 内文
P. 360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性:“《记》曰:‘左史记言,右史记动。’” “其职不见于《周
官》,其书不传于后世,殆礼家之衍文欤?后儒不察,而以《尚书》分属
记言,《春秋》分属记事,则失之甚也……古人事见于言,言以为事,未
尝分事言为二物也。” [2]
2.对“纪传/编年”的二分,他也持保留意见。在《七略》的分类
法中,史部书是附在《春秋》之下的,这个做法对章学诚启发很大。当然
他也知道,后来“史部日繁,不能悉隶以《春秋》家学”,《七略》的具
体做法已经不可行,但《七略》之意,他时时萦绕心中。他认为“二十三
史,皆《春秋》家学也”在道理上是可取的。编年体出于《春秋》自不待
言,纪传体也应当溯源于《春秋》:“编年之书固《春秋》之部属,前史
列于史部,次于纪传之后,非也。即纪传之史,自迁、固以迄梁陈,皆春
秋家学……论者乃欲以纪传配《尚书》,编年配《春秋》,惑之甚矣。” [3]
一般认为,马班为纪传体,《春秋》为编年体。而章学诚认为:“编
[4]
年纪传,同出《春秋》。” 他陆续提供过三个理由:(1)他认为司马
迁作《史记》,是有大胸怀的,意欲学孔子、承《春秋》,“成一家之
言”;(2)纪传体中的“本纪”,以帝王编年,本身就是编年体:“其
实马、班皆法《春秋》,命其本纪谓之《春秋》考纪,而著录家未之察
[5]
也” ;(3)纪传体的“纪经传纬”与《春秋》的“以传经纬”的结构
是一样的:“本纪为经,而志表传录,亦如《左氏传》例之与为始终发明
[1] 左右史分司言事,初见于《礼记·玉藻》和《汉书·艺文志》,唯两处所记职司左右互
异。章学诚这里说“《记》曰”应该是说《礼记》,但引文却同于《汉书》,或许是笔误。
[2] 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21页。左右史之分,古今学者讨论甚
多,此处不赘。这里只关心章学诚质疑“记言/记事”之分这个举动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的意义。
[3] 此句出于《和州志》“艺文”部分的第六节,由于前五节已经以《和州志·艺文书序例》
为题收入《文史通义·外篇一》(大梁本),王重民将第六节单独出来冠名《和州志·艺文书辑
略》。章学诚:《章学诚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58页。
[4] 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426页。
[5] 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441页。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