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5 - 内文
P. 355

释“章言史意”




                                                                 [1]
               则指历史编纂学意义上的史书体裁、作史技法等。 这引出了不少争论:
                                                                   [2]
               有人指章学诚言之不实,乃“自炫于儿孙辈之夸谈” ,这是章欲“自别
               于”甚至“自高于”刘而刻意强调的区分,刘知幾也讨论过“史意”的,
                                      [3]
               章说“颇有狂妄之病” ;另一批人则反过来说,章“何谓不言史法,而
                          [4]
               仅言史意” !可惜这些争议的存在,却没有促人反思其前提——对“史
               意”的理解不合理,据此评断章刘异同,其实是无谓之争。

                    “意”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史艺哲论的共享概念,“意/法”对立关
                                                                            [5]
               系也被视为各种包含“技艺性”成分在内的工作的普遍问题。 史学界平
               常把“史意”解释成“历史理论或史学观点”,其他学域却多以更开阔的
               思路对待这个概念。传统文论中的“意境”“意蕴”若解释成“文学理

               论”,那等于什么也没说;传统画论讲“以意运法”不是“以理论指导技
                    [6]
               法” ;书论中如王羲之《自论书》自谓“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
               尽”的“意”当然不能解释成某一种书法理论,“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若理解成“唐人重结构形式、宋人重书法理论”就太狭隘了;中医的基

                                                                          [7]
               本命题“医者意也”,岂是“医生要具有理论修养”的意思 ;建筑学中
                                                                                [8]
               “建筑意”的说法,乃所谓的“场所意境”,而非“建筑学理论” 。
                    处于同一个文化语境之中,“史意”也不应该仅仅解释成“理论、观



               [1] 这是一个通行解释,仅举一例:仓修良、叶建华著《章学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199—200页。
               [2] 许冠三:《刘、章史学之异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82年第13卷。
               [3] 林时民:《中国传统史学的批评主义——刘知幾与章学诚》,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版,第
               12页。
               [4] 黄兆强:《近现代章学诚研究评议》,陈仕华主编:《章学诚研究论丛》,台湾学生书局
               2005年版,第20页。
               [5] 如钱钟书总结:“《晋书·陶侃传》记谢安每言‘陶公虽用法,而恒得法外意’,其语亦
               不啻为谈艺设也。”钱钟书:《谈艺录》,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94页。
               [6] 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4页。
               [7] 廖育群:《医者意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8]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载《凝动的音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
               13页。


                                                                                        347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