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1 - 内文
P. 351

《章氏遗书》与章实斋年谱




                        二,适之先生做的多引实斋论文,我做的多引实斋自述的话。
                        三,适之先生做的有遗漏或错误处,我都已补足或改正了。                               [1]



                    姚谱的特点是力求简洁,客观记述。对于在年谱中怎样较好地反映谱

               主学术思想的变迁,姚认为引谱主论文不是一个好办法,而应该作以下两
               方面努力。一是从谱主初做文章到其绝笔,一一排定其文章写作的时地,

               作成一表,读者“循表读文”,自然可了解到谱主的学术大略及发展变
               迁;二是若谱主有关于自己为学经过或学术思想的“自评自述”的话,把

                                                               [2]
               它依年月抄入年谱,可起到“自报家门”的作用 。关于章实斋著作写作
               时地的考定,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章实斋本人很注重“以文为史”,

               强调文人作者在写作时要留下写作时间。他说,前人因不明此意,往往不
               在自己的文章后注上撰写时间,所以后人在编定前人的文集、诗集时不得

               不竭尽心力,左右求证其写作时间,才勉强理出个前后始末来,还不免有
               穿凿附会、鲁莽失实之处。至于“诗人寄托、诸子寓言”,本来就隐晦不

               明,闪烁其词,给后人的考定时代更增添了困难。所以,“故凡立言之
               士,必著撰述岁月,以备后人之考证,而刊传前达文字,慎勿轻削题注与

                                                            [3]
               夫题跋评论之附见者,以使后人得而考镜焉” 。但不幸的是,当时流传
               的章氏著作的各个版本,绝大多数都已没有注各篇的撰述年月,这就给年

               谱的作者提出了一项任务。
                    胡谱作了一部分著作年月的考定,但尚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搜求资料来

               作出考定。这就是姚名达所说的第一方面,他作了很大努力,但尚未能将
               章氏著作全部考定出来。所以,所谓“著述表”,在姚谱中并没有完成。

               然而,姚氏通过上述他自己设定的两方面努力,使得姚谱以1万多字——



               [1] 姚名达:《会稽章实斋先生年谱》“引言”,见《国学月报》第2 卷第4期,1927年4月。
               [2] 姚名达:《会稽章实斋先生年谱》“引言”,见《国学月报》第2卷第4期,1927年4月。
               [3] 《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70页。


                                                                                        343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