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2 - 内文
P. 302
章学诚研究概览
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重要倡导者,地位得到了章学诚的充分承认:
“韩氏道德文章,不愧泰山北斗”,“其文出于孟、荀,渊源《诗》
《礼》,真六经之羽翼,学者自当楷范”。但是章氏认为其不足在于史
学非其所长,因为“史家渊源必自《春秋》比事属辞之教,韩子所不能
[1]
也”。 “春秋家学,递相祖述,虽沈约、魏收之徒去之甚远,而别识心
裁,时有得其仿佛。而昌黎之于史学,实无所解。即其叙事之文,亦出辞
章之善,而非有比事属辞,心知其意之遗法也。”韩愈对“属辞比事”的
理解仅限于文辞,以致将《史记》与司马相如、扬雄的辞赋同观,对于规
矩方圆如班固,卓识别裁如陈寿,竟然不屑予以顾盼,这充分体现出其
[2]
“特不深于《春秋》,未优于史学耳”。 不仅如此,章学诚还进一步提
出:“至六朝古文中断,韩子文起八代之衰,而古文失传亦始韩子。盖韩
子之学,宗经而不宗史,经之流变,必入于史,又韩子之所未喻也。” [3]
韩愈不懂得“经之流变必入于史”,因此不擅长史学,导致古文自此“失
传”。此后,欧阳修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步趋昌黎”,亦“不愧
为千古宗师”,虽有史作,但其史学在章学诚眼中,也是毛病百出:
欧阳步趋昌黎,故《唐书》与《五代史》虽有佳篇,不越文
士学究之见,其于史学,未可言也。 [4]
第其生平见解,不能出韩氏之范围,《唐书》与《五代
史》,非不竭尽心力,而终不可与语史家之精微也。 [5]
虽欧阳手修《唐书》与《五代史》,其实不脱学究《春秋》
与《文选》史论习气,而于《春秋》马、班诸家相传所谓比事属
[1] 《章氏遗书外编》卷三《丙辰札记》。
[2] 《章氏遗书补遗·上朱大司马论文》。
[3] 《文史通义》外篇三《与汪龙庄书》,《章氏遗书》卷九。
[4] 《章氏遗书补遗·上朱大司马论文》。
[5] 《章氏遗书外编》卷三《丙辰札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