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0 - 内文
P. 300
章学诚研究概览
服了一些儒者‘厚古薄今’的意识,而接受了儒家适时应变的观念。” [1]
《周礼》作为三代适应社会需要而出现的政典,是时代的产物,而任何制
度都会因时而变,因此,对制度予以改造转化也就有了必要和可能。
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沿乐。不知礼时为大,而动言好古,必
非真知古制者也。 [2]
制度之经,时王之法,一道同风,不必皆以经名,而礼时为
大,既为当代臣民,固当率由而不越;即服膺六艺,亦出遵王制
之一端也。 [3]
《传》曰:“礼,时为大。”又曰:“书同文。”盖言贵
时王之制度也。学者但诵先圣遗言,而不达时王之制度,是以文
为鞶帨 绣之玩,而学为斗奇射覆之资,不复计其实用也。故道
隐而难知,士大夫之学问文章,未必足备国家之用也。法显而易
守,书吏所存之掌故,实国家之制度所存,亦即尧、舜以来,因
革损益之实迹也。故无志于学则已,君子苟有志于学,则必求当
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微;则
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所谓有体必有用也。不知当代而言好
古,不通掌故而言经术;则鞶帨之文,射覆之学,虽极精能,其
无当于实用也审矣。 [4]
“礼,时为大”出自《礼记·礼器》,是指礼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是其首要任务。因此治礼学应重视“时王之制度”、当代典章,以切
[1] 王中江:《历史与社会实践意识:章学诚的经学思想》,载《中国哲学》第二十三辑《经
学今诠续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28—629页。
[2] 《文史通义》内篇五《史释》,《章氏遗书》卷五。
[3] 《文史通义》卷一《经解中》,《章氏遗书》卷一。
[4] 《文史通义》内篇五《史释》,《章氏遗书》卷五。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