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0 - 内文
P. 280

章学诚研究概览




               “性”“理”为本制约情气,把“气平”“情正”作为“著述者之心术”
               的具体要求,明确提出了“气贵于平”“情贵于正”的“慎心术”主张,

               “文非气不立,而气贵于平。……文非情不得,而情贵于正。……故曰心
               术不可不慎也”。

                    在章学诚之前,对史家素质修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史家道德修养的层
               面上,无论是孔子的“良史说”、刘勰的“素心说”,还是刘知幾的“史

               识说”、胡应麟的“公心说”,都是强调史家记事要有公正无私的品德和
               秉笔直书的气节,章学诚的“史德论”无疑包含了上述内容。但是章氏

               又突破了仅仅从道德修养层面来论史家素质的局限,从“慎心术”“养心
               术”的角度来谈论“史德”,提出史家在撰史评史时应正确处理主观的内

               在理解(“人”)与客观的历史存在(“天”)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反
               对史家任意放纵自己的主观而不加约束,强史就我,任情褒贬,的确把史

               家修养的批评方法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论世知人”的史学批评态度



                    史学批评中的“论世知人”原则,主要是就批评者对其批评对象所
               持的态度而言的。《孟子·万章下》云:“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

               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
               也。”孟子的这段话,是对“论世知人”这一方法论原则的最早论述,

               而从理论上对这一原则作全面系统阐述的则是章学诚。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篇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

               古人之文辞;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这
               即是说,“知世”是“论人”的前提,批评者要对古人及其作品作出恰

               如其分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到评论对象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不要超
               越历史条件去责备古人,更不要以当今的时代水平去苛求前人。他举例



           272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