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7 - 内文
P. 277

章学诚的史学批评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经世致用。他在《浙东学术》中说:“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
               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

               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
                                                      [1]
               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在章氏看来,史学的功能、价值
               在于有益于人事社会,为解决社会人事等现实问题服务,如果治史者完全
               与时代分疆划立,失去了对现实的关怀,史学也必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

               成为一门无用之学问。章学诚宣称他撰写《文史通义》的目的在于阐发
               “史义”,而阐发“史义”的目的在于明道经世,这正是他进行史学批评

               的目的所在。



                    三、以“心术”求史德



                    中国史学素有重视史家修养的传统,唐人刘知幾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史
               家修养的学者,提出一个优秀的史家必须应具备才、学、识三长。章学诚

               在刘知幾三长论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史德”,将史家修养的理论进一步系
               统化、完善化。

                    首先,章学诚继承并肯定了刘知幾重视史家修养的传统,提出才、
               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故“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接

               着,章学诚把才、学、识与史学三要素的事、文、义联系起来,“非识无
               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他对记诵为学、辞采为

               才、击断为识的传统观点指出了批评,认为刘知幾的三长论,“犹未足以
               尽其理”,有进一步补充、完善的必要,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史德”

               这一概念。
                    章学诚说“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那么何为“史德”呢?章氏解




               [1] 《文史通义校注》卷五,《浙东学术》,第524页。


                                                                                        269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