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内文
P. 26
章学诚研究概览
戴争论的焦点表面上是方志的性质和内容,但实质上反映了各自的治学方
法和学术宗旨。按照戴震的主张,结果很容易把当时考据学家专务考索地
理沿革、埋头古书、轻视当代文献、不问现实政治的不良学风带到修志领
域。其内容自然是“厚古薄今”,不能反映当代社会情况。章学诚本着
“经世致用”的观点,认为一方之志,要“切于一方之实用”,既要对社
会起教育作用,又能为国史编纂提供材料。因此,它的取材必须来自当时
[1]
的一方文献。就此争论而言,两者相较,章学诚的主张实要高出一筹 ,
所以得到了很多志家学者的赞同。马衡在民国《大足县志》中说:“昔章
实斋与戴东原论方志体裁,实斋主宁重文献而轻沿革,良以一地之文献
[2]
往往寓于文献之中,故金石、艺文为修志者所必采也。” 李少微也说:
“县志者,一县之史,政教纪焉,人物附焉,食货丽焉,艺文存焉,上足
备国史之要删,下可征一邑之文献,其用也宏,修志之法,会稽章实斋尝
言之,其要者,则勿以为地理书而侈叙沿革,勿以为政书而摭列典制。盖
方志者,乙部之附庸,采访欲周,诠次必谨,而资料期于丰美,其旨也
[3]
约。” 他们均主张不可将方志视作地理书。但地理派的主张毕竟也不是
全无道理,所以实践中也有采纳其观点者,如光绪《黄州府志》例言就
说:“戴震尝谓地志沿革不明,则山川、人物无一不误。洵知言也。” [4]
实践中,更多的情况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文献与沿革并重,在记载历史
人文内容的同时,对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予以翔实记载。
章学诚的方志主张以及所修诸志的内容,归根到底是为封建统治者服
务的。他把方志看成是统治者用来“鉴戒”“资治”的工具,认为史志之
书所以有裨风教,原因就在于“传述忠孝节义”,因此他非常重视列传及
[1] 仓修良、叶建华:《章学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192页。
[2] 郭鸿厚修,陈习删等纂:民国《大足县志》,马衡序,民国35年铅印本。
[3] 徐葆莹修,仇锡廷纂:民国《蓟县志》,李少微序,民国33年铅印本。
[4] 光绪《黄州府志》,例言,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卷》。
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