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内文
P. 24

章学诚研究概览




               章的体裁。他认为文和类两不相干,而章学诚为方志立三书四体,是以文
               章体裁分类,带来种种不便,应当首破此障。其论曰:“查章氏‘方志立

               三书’,以第一书之‘志’为其骨干。‘志’分四目,一曰‘记’,二曰
               ‘谱’(‘图’‘表’属之),三曰‘考’,四曰‘传’(尚有‘政略’

               一目,其体介乎考与传之间),意在去冗滥以革旧习。踵《史》《汉》而
               立新裁。……其实如此区分,种种不便。今当首破此障,文无伤质。以后

               方志,决不当再以文章体裁分类。”其二是“文不拘体”。他认为:“某
               类中之文体,既一随其事之宜,图可也,表可也,谱或考以及其他皆可

               也;且一类之中,有时众体咸备,亦无不可,且属必要也。”章学诚所立
               之“掌故”一书,“凡足供某类之参考者,即当附入于某类之后,或参注

               于某类之中”;而其所立“文征”一书,“志中各类,叙述有关,无妨援
                                                            [1]
               引(节其有关之要语,注明详见文征可也)” 。这都反映了民国时期,
               随着学者们对方志性质认识的深化,以及对方志学学科独立性的强调,人
               们已不满足于仍将方志视为史学附庸的旧观念以及对方志体例内容的强分

               类别了。
                    实践中,不少方志学者也对这种体例进行变通,以合时宜。如民国

               13年,赵恒惕在重印明弘治《衡山县志》序中就说:“夫县志三数十年必
               一重修,以其时异势殊,详略弃取各有差别。而现时事类多,有为旧目所

               不能赅举者,不但续其所有,补其所无已也,必从而改弦更张焉。章实斋
               所谓事虽递修而义同创造也。实斋精于史学,于方志体例研之极深,能识

               其大。其定例大端有四:一曰外纪,二曰年谱,三曰考,四曰传。是书分
               目至三十余门,其不得史法无庸讳言。窃谓今日修志,宜少变章氏之例而

               用之,其大纲有五:一曰图。凡疆域区画、山脉水道、城市交通、名胜古
               迹悉入焉。实地测量,分门述造,参用映相,此今易于古者也。二曰表,




               [1] 黎锦熙:《方志今议》,“终破四障”。


           016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