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7 - 内文
P. 247

论章学诚对历史哲学的探索




                   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
                   道也。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言与功德相准。盖必

                   有所需而后从而给之,有所郁而后从而宣之,有所弊而后从而救
                   之,而非徒夸声音采色,以为一己之名也。                       [1]



                    因此,当今对待六经、对待学术的正确态度是,抛弃六经是孔子

               因其“天纵之圣”,从头脑中演绎出来的旧观念,抛弃“道”是固定不
               变、六经已经穷尽的旧观念,改变以为凭训诂章句即能获得古人学术真

               谛的错误态度,树立“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因事物发展“道”
               也向前发展的正确态度,明确学者的责任是针对现实社会中“有所

               需”“有所郁”“有所弊”的问题,着力探究、总结哲理性的认识,勇
               于创造,回答时代的要求。



                    四、“其所发明,实从古未凿之窦”:将“道”的探究推

               向新境界



                    关于“道”的内涵和古今哲学家对“道”如何阐释,一向诚为哲学
               史、思想史论著所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道”的词条说

               “道”是道家(老庄)提出的,其解释基本上不涉及儒家,这似乎是明显
               的缺陷。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对“道”的讨论甚多,对意识形态的

               发展关系更大。词条对“道”下的定义为:“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
               体、规律或原理。”这一定义颇有学术参考价值。而结合章学诚《原道》

               上中下三篇所阐发的,其所揭示的“道”的内容更为透彻、贴切,其所指
               包括三个方面:1.根本原理、哲理的最高境界;2.人类社会演进、治理




               [1] 以上均见《文史通义》内篇二《原道下》。


                                                                                        239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