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4 - 内文
P. 244

章学诚研究概览




                    这是为了澄清千百年来视圣人为“天纵之才”,神秘莫测,而众人是
               芸芸众生,只能盲目服从的糊涂观念,提出“圣人学于众人”的新观点。

               因为圣人的作为只是体现了客观理势的需要,圣人如果不从众人的行为、
               欲望中得到正确认识,就不能成其为圣人。这一观点在视圣人为万世师

               表、视众庶为愚昧无知的时代,更不愧为石破天惊的伟论。
                    著名学者钱穆、叶瑛均曾论述章氏观点与戴震之相通处和不同处,

               对章氏论点的意义提出了颇有价值的见解。钱穆指出章实斋论“道”与
               戴东原的见解所同之处是二人都主张“道”不能离开人伦日用;不同之处

               则为,戴东原认为“道在六经”,而章实斋认为六经合乎道而并非等同于
               道,自然变则圣人之不得不然者亦将随而变。故其论云:



                        实斋谓道不外人伦日用,此在东原《绪言》《疏证》两书

                   中,主之甚力,即《原善》亦本此旨,惟发之未畅耳。实斋所谓
                   “道之自然”与“不得不然”者,亦即《原善》“自然”与“必

                   然”之辨。故主求道于人伦日用,乃两氏之所同。惟东原谓归于
                   必然,适全其自然,必然乃自然之极致,而尽此必然者为圣人,

                   圣人之遗言存于经,故六经乃道之所寄。实斋则谓圣人之不得不
                   然乃所以合乎道,而非可即为道。自然变,则圣人之不得不然者

                   亦将随而变,故时会不同,则所以为圣人者亦不同。故曰圣人学
                   于众人,又曰“六经皆史”,则六经固不足以尽夫道也。                               [1]



                    叶瑛在《文史通义校注》中则强调《原道》上中下三篇是《文史通

               义》全书总纲,指出:






               [1]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23页。


           236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