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内文
P. 238
章学诚研究概览
项命题,构建了历史哲学的初步体系。这三篇作于章氏五十二岁时(乾隆
五十五年,1790),是代表其晚年学术思想成熟之作,成为中国古代思想
史上极其珍贵的理论成果。
第一个命题:论“道出自然”,“渐形渐著”,存在“不得不然”的
客观演进趋势。这是明确阐述“道”的客观性和历史渐进性。
《原道上》的开篇,章学诚即提出本篇主要论点:“道”并不是玄
妙、神秘的,作为根本原理和社会法则的“道”,是随着社会生活逐步发
展的,有其客观的演进过程,国家制度等等都是后起的。其论云: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固谆谆然命之乎?曰:天地之前,则
吾不得而知也。天地生人,斯有道矣,而未形也。三人居室,而
道形矣,犹未著也。人有什伍而至百千,一室所不能容,部别班
分,而道著矣。仁义忠孝之名,刑政礼乐之制,皆其不得已而后
起者也。
“道”的根本源头出于天。这个“天”,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自然的天;
一是有意志的天。章学诚发问:“天难道真的是不知疲倦地指挥号令着
吗?”通过回答,逐层递进,强调“道”是客观趋势推演形成的,否定了
是由有意志的“天”的安排的神秘观念。首先,当混沌之初,刚刚有了人
类时,天地阴阳变化,四时运行的“道”就存在了,但作为社会生活的
“道”却未出现。这是鲜明地亮出其唯物的、发展的观点:未有圣人之
前,“道”就存在了,可见“道”不是圣人头脑里创造出来的,而是由社
会一步步演变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次,当远古人类数量很少,即群居生活
(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规定社会生活法则的“道”的最早形态已经出
现。再次,群居的人类数量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复杂,不同的部落、部
族,不同的阶层、等级出现了,作为社会生活法则性的“道”便越来越复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