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内文
P. 218
章学诚研究概览
一、“道”的“现实性”与“历史性”
实斋论道,首重其“演成”之义,确认道有一个由“未形”而“形”
而“著”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则必与人类自身的发生及其生活之组织
形式的渐趋完善相伴随。他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道的存在是有它本
身的自然性的。但这种自然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却必须在人的社会生活的
一定阶段、在人道的世界当中才能充分显扬出来。所以道在“天地之前”
的状况,唯可存而不论;而“天地生人”,虽道即已在,但却“未形”;
“三人居室”,虽有粗疏的社会组织形式,但道却“未著”;必当生活愈
趋丰富、群体结构愈趋多样、组织形式愈趋细密,而道始“著”于天下。
“仁义忠孝”之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刑政礼乐”之社会生活的制度规
范,“皆不得已而后起者也”,是在慎观天时与人民生活的实际情状的
前提之下而作出的必然性选择,其目的则正在于协调天人之际,使道之
“著”得以充分体现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因此,按实斋的见解,道不
仅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仅有它自身的历史,而且它本身的历史是必然
体现于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的,道的历史与人类
生活的社会历史在过程上保持其同一性。就现实性言,“道”存于当前生
活之实际;就历史性言,“道”则存于生活本身的历时之迹;而所谓“现
实”,仅是“历史”的当前状态;所谓“历史”,则也正为“现实”演成
其当前状态的过程。因此,道的“现实性”与“历史性”便也完全是相同
一的。无论其现实性与历史性,“道”的本身存在均不能脱离于其得以显
现的生活世界与事物世界,故谓“道因器而显,不因人而名”,“道不离
器,犹影不离形”,“天下岂有离器言道,离形存影者哉?” 【1】(p.132-133)
既然如此,欲得“道”之实,求诸生活及其制度的历史过程便显然是必要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