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内文
P. 221

章学诚与南宋浙东学派




               “历史的”;周公集大成的经纶制作,经由孔子“述而不作”的整理与
               传承,至后世而被确定为“六经”,因此显而易见,“六经”亦同样是

               “历史的”。正因“六经”是特定“时会”的产物,是天人之际之特定状
               态的体现,故谓“夫六艺者,圣人即器而存道”。                           【1】(p.138) “存道”的目

               的,固在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以成经纶天下之大业,故又谓“六经皆器
               也”。    【1】(p.132) “若夫六经,皆先王得位行道,经纬宇宙之迹,而非托于

               空言”,则又谓“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1】(p.3,p.1)
                    这里所表述的观点,在实斋的思想当中,显然是重要的,然详其所

                                         [1]
               论,却几乎全本于陈亮。 陈亮也谓周公“集百圣之大成”,其理由也
               正在于自上古圣人以来,皆莫不“顺风气之宜而因时制法”,而至于周

               公,帝王之法度已臻极致,故周公制作而人道备,是也时势使然。“《周
               礼》一书,先王之遗制具在”,正可借以考见当时的天运人事,则也正谓

               《周礼》乃周公之“政典”。非但《周礼》而已,“《诗》《书》《礼》
               《乐》,吾夫子之所以述也。至于《春秋》,其文则鲁史之旧,其详则

               天子诸侯之行事,其义则天子之所以奉若天道者,而孔子何作焉?”                                      【2】
               (p.84)
                    然则“六经”之所载,皆无非先王因时之宜而所立之制,皆其施政
               致治之实迹,故“六经作而天人之际其始终可考矣”。                                【2】(p.108) 以“六
               经”为先代圣人所立制度的遗迹,存有圣人之意,故可借经史的研考以

               得圣人致治之实,以见圣人行道之意,施以通变,则可为当前的治具条
               划还原其正当的实效,正为南宋浙东学派共同坚持的思想。故陈傅良曾

               说:“《周礼》一经,尚多三代经理遗迹。……周制可得而考,则天下
               亦几于理矣。”         【6】(p.508) 叶适以为“盖经者,所以载治,而非所以为治

               也。……盖自伏羲至于孔子,而道始存于经”。                            【7】(p.694) 吕祖谦则以为
               “夫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萃百圣致治之法而著之六经,成而不试,




               [1] 详见陈亮:《问古今法书之详略》及《六经发题·周礼》。


                                                                                        213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