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内文
P. 214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之于典籍也,犹天之有日月也” 但是也正因为他对六经采用的是“师”
其“意”的态度和必将当前的文事治道溯源联结于“唐虞三代”的做法,
竟出人意料地起到了模糊或打破六经神圣性的媒介作用,比如以“周官掌
, 故”为史家述道之典范而几于将经典等于“档案”与“史料”,此外如
[2]
以经拟“时王之制度”、以经拟“时文”等等 ,都微妙地存在“以意尊
之”之意图而适足以收获“以意僭之”之后果。这大概也是侯外庐等看到
的“依据历史观点”而“通经”的必然逻辑吧。
[3]
章学诚确实是不满于空谈性天“以‘道’名学”的“宋学”流弊 ,
[4]
他以孔子为学本周公、以《六经》统《四书》 ,就是用经世的精神对宋
[5]
学加以规正,他也看到了“汉学”的“墨守”与破碎之弊 ,他还看到无
论“宋学”“汉学”均失之于不“文”。但是站在《原道》的立场,他是
不可能用“史学”代替“经学”或“理学”的,所以他承认如阮元《车
[6]
考》之类“考索之家,亦不易易” ,更极诋袁枚以所谓“著述家”的名
[7]
义菲薄“考据” ,也能承认“宋儒之学,自是三代以后讲求诚正治平正
[8]
[9]
路” ,“其析理之精,践履之笃,汉、唐之儒未之闻也” 。章学诚对
“经”与“经学”自有明确的分际,如前所述,他当然是崇经的,所以要
[1] 章学诚:《答客问中》,《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256页。
[2] 参见章学诚:《与邵二云论文》,《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668—669页。
[3] 章学诚:《家书五》,《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822页。此类说法很多,不赘。
[4] 比如《〈四书释理〉序》曰:“古无专门说理之书,说理有专书,理斯晦矣。六艺,先王
旧典,圣人即是明理,而教亦寓焉……然而四子之书,无非发明六艺之旨,故刘、班《七略》,
皆叙六艺之书,列为九种,则以《孝经》《论语》《尔雅》三书,故为传而非经,不得混其目
也。”《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535页。
[5] 参见章学诚:《〈郑学斋记〉书后》,《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581页;章学诚《说
林》亦曰:“尊汉学,尚郑、许,今之风尚如此,此乃学古,非即古学也,居然唾弃一切,若隐
有所恃。”见《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226页。
[6] 章学诚:《答沈枫墀论学》,《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714页。
[7] 章学诚:《诗话》,《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294—295页。
[8] 章学诚:《家书五》,《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822页。
[9] 章学诚:《原道下》,《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105页。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