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内文
P. 202

章学诚研究概览




               固不独《春秋》与《周易》为然:



                        若夫六经,皆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
                   言,故以夫子之圣,犹且述而不作。如其不知妄作,不特有拟圣

                   之嫌,抑且蹈于僭窃王章之罪也,可不慎欤!                         [1]
                        然则今之所谓经,其强半皆古人之所谓传也;古之所谓经,

                   乃三代盛时,典章法度见于政教行事之实,而非圣人有意作为文
                   字以传后世也。         [2]



                    大抵为典为经,皆是有德有位纲纪人伦之所制作,今之六艺是也。                                   [3]

                    志向古雅的章学诚决不会执“今之所谓经”见为满足,必复“古之
               所谓经”见而后可。说到底,章氏对经的见解是:《六经》皆史也。《六

               经》的流别可以及于后世所谓之“史学”,但其渊源与本质实为特殊身份
               之“史”,是“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是“三代盛时,典章法

               度见于政教行事之实”,高于后世所谓“私门著述”,又是较之更为平易
               近人的“先王之政典”——“王章”。                     [4]

                    经之实既如是,经之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易》曰:‘云雷屯,
               君子以经纶。’经纶之言,纲纪世宙之谓也。郑氏注谓:‘论撰书礼乐,

                                                 [5]
                                                                                   [6]
               施政事’,经之命名所由昉乎?” 《白虎通》曰:“经,常也。” 刘


               [1] 以上引文均见《易教》,《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1—19页。
               [2] 章学诚:《经解上》,《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77页。
               [3] 章学诚:《传记》,《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280页。
               [4] 如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序》说:“六艺先王旧典,以言建事,其道简易平
               直,人皆可知。”此即章学诚《〈四书释理〉序》所谓“六经简明易直,古人因事寓理之旨”。
               见《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515、535页。
               [5] 章学诚:《经解上》,《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76页。
               [6] 《白虎通》论“五经”之“五经象五常”章,见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
               (下),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447页。


           194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