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内文
P. 198

章学诚研究概览




                        一曰古逸宜存。史之部次后于经,而史之原起,实先于经。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苍颉尝为黄帝之史,则经名未

                   立,而先有史矣。后世著录惟以《史》《汉》为首,则《尚书》
                   《春秋》尊为经训故也。



                    又说:



                        六曰经部宜通。古无经史之别,六艺皆掌之史官,不特《尚

                   书》与《春秋》也。今六艺以圣训而尊,初非以其体用不入史
                   也。而经部之所以浩繁,则因训诂解义音训而多,若六艺本书,

                   即是诸史根源,岂可离哉!               [1]



                    章学诚认为“史之原起,实先于经”“经名未立,而先有史矣”,并
               追溯到“黄帝之史”“苍颉”。这既是“史学”的推源方法获得的见解,

               也反映了他自尊所学,“史学”意识的高涨,可与“盈天地间,凡涉著作
               之林,皆是史学”之说相参观,其中颇有与当时如火如荼的经学考证之风

               相颉颃的意味。
                    “古无经史之别,六艺皆掌之史官”的说法,很显然是从原有的“六

               艺为官礼之遗”的见解发展来的,而明确归于“史官”,则同样透露了
               “尊史”的消息。

                    不过必须强调的是,与琐琐经学考证相对抗,章氏所采取的是张大
               “门户”沟通经史的取径,而不是用画地为牢的办法。他从经书史书的

               “体用”角度发挥经史相通“六艺本书,即是诸史根源”的新见解,与前
               述从“源”的角度揭示经之根柢于古史方向有所不同而相得益彰的是,这




               [1] 章学诚:《论修史籍考要略》,《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432、433页。


           190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