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内文
P. 190
章学诚研究概览
州,闻戴征君震(即戴震———引者)与吴处士颖芳谈次,痛诋郑君《通
[1]
志》”而做的。 近有学者重新考证这三篇文字的撰著年代,认为大体写
[2]
成于乾隆四十八年或以前,而非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六年间的作品。 如
作者所考证,则此处“六经皆史也”这一论断,为已知章氏文献中关于此
说之最早的明确文字表述,的确值得重视。也诚如作者所说,此论断在此
说明的是“理事合一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道器合一”的关系。但
是只要不以辞害意,章学诚关于六经为“道器合一”之典范的看法,实本
于“六经皆周官掌故”的见解。“然则典章事实,作者之所不敢忽,盖将
即器而明道耳。”所谓“典章事实”就是来自“周官掌故”,“六经皆史
也”之“史”字就是对它的概括。
而章氏之所以旗帜鲜明地如此主张并如此表述,很可能与他和戴震
之间的史学与经学之争有关。而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先弄明白章氏
意味深长地提到的“作述之旨”。《〈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开
篇就说:
记曰:“疏通知远,《书》教也;比事属辞,《春秋》教
也。”言述作殊方,而风教有异也。孟子曰:“颂其诗,读其
书,不知其人可乎?”言坟籍具存,而作者之旨不可不辨也。古
者史官各有成法,辞文旨远,存乎其人,孟子所谓其文则史,孔
子以谓义则窃取。明乎史官法度不可易,而义意为圣人所独裁。
[1] 章学诚:《答客问上》,《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252页。
[2] 梁继红:《章学诚学术研究》,第81—82、119、156—157页。但是作者由此大张所谓
“六经皆史”与“六经皆政典”为各自独立的命题、“六经皆史”之“史”字不可等同于政典
等等新说。(参见梁继红:《章学诚学术研究》第7章“章学诚的道学”之第一节“六经皆史与
六经皆政典”)诸说对此命题的疏解叠床架屋,反而徒增纠葛。与胡楚生“推本于章氏‘官师合
一’的说法,也更要溯源于章氏‘道器合一’的观点”对“六经皆史说”所作的阐义相比,大为
倒退。参见胡楚生:《清代学术史研究》第12节,台北:台湾学生书店,1988年。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