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内文
P. 185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1.作为王官学的六艺:“六经皆周官掌故”与“古无私门著述”

                    要了解“六经皆史”说的基本内涵,就必须从章学诚的“六经皆周官
               掌故”的见解起步。《和州志·艺文书》序列开宗明义第一段话,对“六

               经”何以为“周官掌故”有明确的交代:



                        《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
                   治,万民以察。”夫文字之原,古人所以为治法也。三代之盛,法

                   具于书,书守之官。天下之术业,皆出于官师之掌故,道艺于此焉
                   齐,德行于此焉通,天下所以以同文为治。而《周官》六篇,皆古

                   人所以即官守而存师法者也。不为官师职业所存,是为非法,虽孔
                   子言礼,必访柱下之藏是也。三代而后,文字不隶于职司,于是官

                   府章程,师儒习业,分而为二,以致人自为书,家自为说,盖泛滥
                   而出于百司掌故之外者,遂纷然矣。(六经皆属掌故,如《易》藏

                   太卜,《诗》在太师之类。)书既散在天下,无所统宗,于是著录
                   部次之法,出而治之,亦势之所不容已。                     [1]



                    章学诚以非常凝练的笔调,勾勒了从黄金古代到后世之文明演变

               史。他先是提出了“文字”的根源与功能在于务为“治法”的观念,他
               引《易》为说,不过是将早就有的“古人文字,其初繁然杂出,惟用所

                                           [2]
               适”的想法理论化了而已, 鲜明地透露了他那一贯的经世致用气质。
               从这一原则出发,他又充分表达了对以周官掌故为典型的政与教、治与

               学合一(“官师合一”)的“三代”鼎“盛”的“同文为治”的高度礼




               [1] 《章氏遗书外编卷第十七:和州志二》,《章学诚遗书》,第556页。
               [2] 章学诚:《驳〈文选〉义例书再答》,《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854页。


                                                                                        177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