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内文
P. 184

章学诚研究概览




               也许比漫无节制的推说要切实一些。                    [1]



                    二、“六经皆史”说的基本内涵



                    学界对章氏“六经皆史”说旨趣之探讨似乎到了爱极而厌的地步,
               以至于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与“六经皆史”说

               强行分拆开来,并断言:“‘六经皆史’并非是章学诚晚年深思熟虑的
                        [2]
               结论。” 也有学者力图将关于此说的“现代”诠释与其本意划清界限:
               “所谓章氏的六经皆史说具有许多现代含义,大都是现代人的诠释,现代
               人认为章之六经皆史说应该如此,而未必能真实反映乾嘉时代章氏的学术

                        [3]
               思想。” 本文不想别树一义以更增一层纠葛。但是,在对“六经皆史”
               说的本源进行探讨之后,对其基本内涵略作表白似乎也是必需的。为了准

               确掌握章氏本人的立论脉络,这里将其大体分为四个层次或者说四个段落
               加以展开,我们的关注点不仅放在义理的相关性上,也兼顾到其表述是否

               紧扣主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力等方面。






               [1] 其实,一些学者的看法就颇具启发性。余嘉锡认为:“《隋志》言‘史官既立,经籍于
               是兴焉’,已开章氏之先声矣。”但无章学诚自己的文字相印证,只能算作推测之辞而聊备一
               说。(参见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李学勤、刘国忠、王志平编校:《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余
               嘉锡杨树达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69页)侯外庐则认识到:“学诚的古
               代文化史论,大都依据‘天下篇’的道理。‘天下篇’说道之‘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
               尚多有之’。学诚从而发挥古者无私门著述之学……”(参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5
               卷,第510页)钱穆则认为,章氏以“六经皆史”说为代表的学问特长在于“从学术史观点来讲
               学术”,那一套东西并不像他自认为的那样来自浙东学派、阳明之学,“我想他特别是从《汉
               书·艺文志》来,又兼之以郑樵《通志》,而创出了章实斋讨论古代学术一项重大的创见”。
               (参见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253—254页)此说尤为中肯。从
               本文的立场来看,余、侯、钱等学者的上述见解与章氏“文史校雠”之学的取径颇为符合,比起
               别种推论来,更值得重视,但也都不如章氏本人的指点更亲切而顺理成章。
               [2] 梁继红:《章学诚学术研究》,第119页。
               [3] 汪荣祖:《章实斋六经皆史说再议》,《史学九章》,第313—314页。


           176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