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内文
P. 182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刘”之类。 是故上述见解自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三年间均未有更张。
[2]
撰著于乾隆四十八年的《诗教》 ,本上述关于六经的见解,发挥
“古无私门之著述”之说,论证“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的观点时,其文
[3]
有小注曰:“详见外篇《校雠略》‘著录先明大道论’。” 又曰:“六
[4]
艺为官礼之遗,其说亦详外篇《校雠略》中《著录先明大道论》。” 是
知章学诚自己认为早已得关于六经的新见解,并明确规定为“六艺为官礼
[5]
之遗”之“说”。 此说是章氏立志开拓“(文史)校雠之学”草创“文
史通义”之始就欲努力发挥的观点,故于致钱大昕的信中已隐约见之,复
申之于《和州志》之《艺文书》诸序例,又条理化于《续通志校雠略拟
稿》,即“外篇《校雠略》中《著录先明大道论》”,乃至《校雠通义》
定稿亦承其绪余。而像《诗教》等《文史通义》之重要篇什无不以此说为
立论根据,并不断有新的发挥。
但要真正了解“六经皆史”说之如何由章氏“文史校雠”之学所探得,
仅仅清查其文献出处是不够的,还必须考察其如何被推拓出来之理路。
章学诚在乾隆三十七年给钱大昕的信中就吐露过他的工作纲领:“故
今之学士,有志究三代之盛,而溯源官礼,纲维古今大学术者,独汉《艺
文志》一篇而已。”他对“三代”“官师合一”(即“治”“学”合一)
的典型“官礼遗意”的向往,显然是受了《汉书·艺文志》本于《七略》
[1] 参见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第192—196页;以及梁继红对前贤之说
的修正,梁继红:《论章学诚校雠理论的发展脉络》,收入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4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诗教》系年,参见胡适著,姚名达订补:《章实斋先生年谱》,周康燮主编:《章实斋
先生年谱汇编》,第101页。
[3] 章学诚:《诗教上》,《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47页。仓修良标点为:“详见外篇《校
雠略》《著录先明大道论》。”是将《校雠略》与《著录先明大道论》视为可并列的两篇,其实
后者为前者之一部分,故改正。
[4] 章学诚:《诗教下》,《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59页。
[5] 但是,有的研究成果将章学诚于1788年给孙星衍的信《报孙渊如书》中提到的“愚之所
见,以为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六经特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云云,视
为章氏初次发表他的“六经皆史”的新颖见解。此说不确,辨亦详后文。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