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内文
P. 178

章学诚研究概览




               古今大学术者,独汉《艺文志》一篇而已。”即所谓“上探班、刘,溯
               源官、礼”,“故比者校雠其书,申明微旨,又取古今载籍,自六艺以

               降讫于近代作者之林,为之商榷利病,讨论得失,拟为《文史通义》一
               书。分内外杂篇,成一家言”。这里第一次说明了《文史通义》的撰著旨

               趣与体例。章氏还认为:“学术之歧,始于晋人文集,著录之舛,始于梁
               代《七录》,而唐人四库因之”,他对图书分类由《七略》六分法而流为

               “四库”四部分类法的尖锐批评,在此也引出端绪。他对“向、歆之业不
                                                     [1]
               传”“校雠之失传”更是反复致其感慨 。
                                                                              [2]
                    上述基本见解的获致,使得章学诚不胜其“颇用自赏”之情 ,所以
               选了最得意的“内篇三首”,向“慕堂光禄(曹学闵)”“辛楣先生(钱

               大昕)”“严冬友侍读(严长明)”求教,但结果并不理想,“《通义》
                                        [3]
               示人,而人犹疑信参之” 。
                    值得注意的是,章学诚的见解既不为师友所许可,亦与朝廷之功令
               格格不入。就在章氏学术初长成之际,朝廷开设了四库馆。乾隆三十七年

                                                                                 [4]
               十一月二十五日,章学诚的业师朱筠,奏请访求遗书,建议开馆校书 。这
                                                                                   [5]
               个折子为四库馆创意之始,胡适推测“此奏似实斋与邵晋涵都曾与闻” 。
               此无确据,理或然也。值得注意的是,此折所拟办法四条之一的“著录校
               雠,当并重也”与章氏之见意虽相通,而细目颇有距离。此折提出的群书

                                                       [6]
               分类原则是“或依《七略》,或准四部” ,也许是既为下臣拟议,当俟大



               [1] 参见章学诚:《上晓徵学士书》,《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648—651页。
               [2] 章学诚:《与严冬友侍读》,《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706页。
               [3] 章学诚:《〈和州志·志隅〉自叙》,《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887页。
               [4] 《安徽学政朱筠奏陈购访遗书及校核〈永乐大典〉意见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21页。
               [5] 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第16页;胡适著,姚名达订补:《章实斋先生年谱》,周康
               燮主编:《章实斋先生年谱汇编》,第198页。胡适将此事系于乾隆三十六年,而姚名达系于乾
               隆三十八年,均误。
               [6]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第21页。


           170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