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内文
P. 174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文,当仿《三通》《七略》之意” 乃至“一仿班《志》、刘《略》”                                       [2]
               的文史校雠思想。

                                                            [3]
                    乾隆三十一年春夏之交,章学诚初晤戴震 。这次会晤使章学诚备受
               震动。与戴震会见后不久,章氏在给族孙汝楠的信中坦露心迹:



                        学问之途,有流有别,尚考证者薄词章,索义理者略征实,

                   随其性之所近,而各标独得,则服郑训诂,韩、欧文章,程、朱
                   语录,固已角犄鼎峙,而不能相下。必欲各分门户,交相讥议,

                   则义理入于虚无,考证徒为糟粕,文章只为玩物,汉、唐以来,
                   楚失齐得,至今嚣嚣,有未易临决者。惟自通人论之则不然,考

                   证即以实此义理,而文章乃所以达之之具。                       [4]



                    学者认为,书中所举“通人”,疑即指戴震。因为在乾隆之世,戴震
               最早提出义理、考证、词章三分之说,并且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有

                      [5]
               所讨论 。重要的是,此后该议题成为章学诚造次颠沛必于是的主题,在
               文章以及给友人的信中反复讨论这个问题,他自己最看重的《原道》篇就

               是为此义理、考证、词章“三家之分畛域”而写的,乾隆五十四年章学诚
               在给陈鉴亭的信中说:



                        道无不该,治方术者各以所见为至。古人著《原道》者三

                   家:淮南托于空蒙,刘勰专言文指,韩昌黎氏特为佛老塞源,皆
                   足以发明立言之本。鄙著宗旨,则与三家又殊。《文史通义》,



               [1] 章学诚:《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840页。
               [2] 章学诚:《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857页。
               [3] 参见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7—17页。
               [4] 章学诚:《与族孙汝楠论学书》,《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799—800页。
               [5] 参见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15—16页。


           166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