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内文
P. 188

章学诚研究概览




               未有著述文字”之说。            [1]
                    2.以史明道的“六经皆史”说申义

                    “六经皆史”说表达了“以史明道”的观念,有关这一点,在价值评判
               上观点相左的余英时与汪荣祖均无异辞。本文则更多在该观念之由来以及章

               学诚如何表述方面稍费笔墨,主要从道器合一的六艺观、史家“述作”之道
               以及史学与经学之争等相互关联的诸方面,看看他本人的所思所想。

                    欲知章氏“以史明道”的见解,必须先明“道寓于器”的六艺观。值
               得注意的是,前引《和州志·艺文书》序例之第一部分豁然标目为“《原

               道》”,言下之意很明白,他虽然认为“六典亡而为《七略》,是官失其
               守也;《七略》亡而为四部,是师失其传也”,均为“势之所不容已”

               者,但是通过“校雠师法”“著录专家”之“立”,“深明官师之掌,而
               后悉流别之故,竟末流之失”,“学者苟能循流而溯源,虽由艺小数,诐

               辞邪说,皆可返而通乎大道”。面对“三代”理想国的一去不复返,章学
               诚不能自抑其浓浓的“复古”情怀,他自信通过自己的“文史校雠”之学

               可以“循流而溯源”“通乎大道”,而他要追本的正是出于官师掌故之
               “六经”,因为那正是“三代盛时”古人“由器明道”的典范。乾隆四十

               年,章氏又于《〈藉书园书目〉叙》中对此意再加阐明:



                        夫古者官府守书,道寓于器;《诗》《书》六艺,学者肄于
                   掌故而已……扩四部而通之,更为部次条别,申明家学,使求其

                   书者可即类以明学,由流而溯源,庶几通于大道之要,而有以刊
                   落夫无实之文词,泛滥之记诵,则学术当而风俗成矣。                             [2]



                    章学诚真是孤独的求道者,至少来说,他那以《七略》为宗的学术


               [1] 章学诚:《与周永清论文》,《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725页。
               [2] 章学诚:《〈藉书园书目〉叙》,《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513—514页。


           180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