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内文
P. 130

章学诚研究概览




               人物者,区为之传;叙事迹者,区为之记”                        【45】 。他根据纪以包举大纲,
               传以详载细事的原则,主张把分散在纪、表、志、传中的典章制度、人

               物生平、事件始末、言论文章,或按同类编排,或备始末首尾,统统作为
               传,与纪中的大事相互经纬,不但能够避免歧出互现的矛盾,而且可以不

               受时间上的限制。既然上述内容均可包括在传里,旧纪传体中的书、志等
               名目就可以删去。这样较之旧史文省事明,例简义精。除纪、传以外,章

               学诚主张另立表、图两种体例。他认为:“人名事类,合于本末之中,难
               于稽检,则别编为表以经纬之。天象地形,舆服仪器,非可本末该之,

               且亦难以文字著者,别绘为图以表明之。”                        【46】 这两种体例的作用是弥补
               纪、传的遗漏内容,形象简明地展现历史全貌,使史书记事载人更加丰满

               详赡。所以说“图象为无言之史,谱牒为无文之书,相辅而行,虽欲缺一
               而不可者也”        【47】 。

                    《史记》和《汉书》已经创立了《年表》和《人表》体例,成为纪
               传体史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年表》在魏晋隋唐时期虽一度中废,但宋至

               明清修史相沿不替。顾炎武说:“作史无表,则立传不得不多,传愈多,
               文愈繁,而事迹或反遗漏而不举,此表之所以为要也。”                               【48】 《人表》则

               在《汉书》以后历代正史多付阙如。章学诚总结了历代史书立表的利弊,
               认为《年表》固然重要,但《宋史》《元史》等书有表,列传仍然猥杂芜

               滥,可知《年表》不能根除纪传体的痼疾。他极其重视《人表》的作用,
               认为“不立人表,则列传不得不多,年表犹其次焉者耳”                                 【49】 。为人立

               表,不但可以减少立传,而且可以突出史事:“人表入于史篇,则人分类
               例,而列传不必曲折求备。列传繁文既省,则事之端委易究。”                                   【50】 只有

               做到传省事明,史书质量才能提高。
                    图在中国史学中起源很早,但后史失其统绪。宋代史家郑樵强调图的

               重要,章学诚历聘志局,纂修方志,对图的认识比前人更为深刻。他认识
               到图在史学中的作用:具有直观效果,文省形著;不会因时间久远传抄失



           122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