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内文
P. 135

18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理论的新成就




               体裁的辩证思想。再次,章学诚具备丰富的校雠学经验和编修方志的实践
               经验。继承刘歆、班固、郑樵等人的事业,撰著《校雠通义》,清楚古今

               学术源流,比其他人具有优势,能够形成辩证认识。他又屡被征召纂修地
               方志,与志局同人论辩义例,逐渐明确了体裁义例思想。

                    章学诚的历史编纂学理论和中国古代另一位史学理论家刘知幾的史法
               论相比,具有两点极其明显的特征。第一,刘知幾论史书体裁义例,基本

               上是以静态的方法,横向比较各种体裁之间的异同,往往就两种史书比较
               优劣。章学诚则是在史书体裁的发展变化当中,用动态的方法,从横向和

               纵向两方面加以比较,不但看到了不同体裁义例之间各有优劣,而且认识
               到同一体裁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优劣。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够把史书的

               不同体裁交叉起来分析,从而看到了各种体裁之间继承与创新的现象。第
               二,刘知幾论史书体裁义例,过多地拘泥于史法,强调纯正划一,并有用

               后代形成的标准去批评前人的苛刻之嫌。章学诚则不片面强调史法,而是
               从史法、史意两方面入手,由史法论史意,而不以史意徇史法。这样他就

               能够灵活地看问题。例如《尚书》,尽管他不认为其是史学著作,但并不
               因其史法不完备而不予重视。他从《尚书》所具有的因事命篇、不为体裁

               所拘的特点中,认识到这种义例在历史编纂学上具有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汉书·艺文志》。
                   【2】【22】【38】《史通·二体》。
                   【3】【4】《校雠通义》(《章氏遗书》本)外篇《论修史籍考要略》。
                   【5】【6】【8】【14】《文史通义》(《章氏遗书》本,下同)内篇一《书教上》。
                   【7】《章氏遗书》卷十四《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
                   【9】《孟子·滕文公下》。
                   【10】【56】《章氏遗书》外编卷十八《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
                   【11】《文史通义》外篇二《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序》。
                   【12】【16】【20】【21】【23】【24】【37】【46】《文史通义》内篇一《书教
               下》。



                                                                                        127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