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内文
P. 131

18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理论的新成就




               实,造成鲁鱼亥豕的谬误;依检其图,洞识名物,学无空言。
                    章学诚在史学实践中得出了辩证认识,启发了创造意识,发展了史

               书体裁。新体裁中纪传、图、表相互发挥,表不详而系之以文,文不显而
               实之以图,体例更加完善,反映出18世纪历史编纂理论水平。但他并未停

               留在理论阶段,深知“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                               【51】 。他所修撰
               的《湖北通志》,充分体现了史学体裁创新思想,特立《宋陈规德安御寇

               传》《开禧守襄阳传》《嘉定蕲难传》等篇,与湖北人物传并列。而且又
               在各传末尾作人名别录,按类标注。这是中国史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优

               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他还准备用创设《别录》的方法研治司马光
               的《资治通鉴》,用新纪传体方法改编元人所修《宋史》,这些虽然没有

               来得及完成,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其功仍不可没。



                    四、关于史书义例发展的思想



                    史书的体裁和义例,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研究史书体裁,必然
               要涉及史书义例。在章学诚关于史书体裁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义例思

               想,不研究这方面内容,就无法全面认识其史学编纂理论。限于篇幅,只
               能择要分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史之类例。史家撰写史书,是采用通史还是断代体例,这是
               由史家的旨趣和视野决定的。自《史记》与《汉书》产生以后,历代史

               学批评家围绕通史和断代史两种作史义例衡长较短,仁智互见。刘知幾曾
               经区分史学流别,把唐代以前的史书分为“尚书家”“春秋家”“左传

               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他把南朝
               梁武帝《通史》、北魏元晖《科录》和唐代史家李延寿《南史》《北史》

               归入“史记家”,作为通史看待。章学诚继承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对
               通史义例的认识更加明确,区分也更加细致合理。他认为刘知幾“六家分



                                                                                        123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