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内文
P. 134

章学诚研究概览




               提出仿照经学师传的学案义例作史官传,以史为经,著述流别为纬,“依
               类为编,申明家学,以书为主,不复以一人首尾名篇”                              【56】 。章学诚设计

               的义例,打破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全面记载学术思想及其发展,可看作史
               学史萌芽。这种思想极其宝贵,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五、余论



                    18世纪的中国史学,无论史学理论,还是历史考据学,都呈现出从理

               论上总结传统史学的特征。章学诚在这种学术氛围中,考察了从《尚书》
               到《通鉴纪事本末》这一长时段内史学发展进程,对传统史学中的编年、

               纪传和纪事本末三种主要史书体裁做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史书体裁辩证发
               展的认识,成为18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理论的新成就。

                    章学诚关于史书体裁与义例辩证发展理论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
               的。首先,章学诚在学术上不存在门户之见,坚持史意和史法并重的治史

               原则。18世纪史学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史学理论发
               展趋势,一是以赵冀、钱大昕、王鸣盛为代表的历史考据发展趋势。前者

               治史注重史意,偏重史学的理论问题研究;后者治史注重史法,偏重史书
               体裁义例、史书优劣比较。历史考据学者大多是汉学家,门户之间壁垒森

               严。章学诚认为学者不应该存门户之见,他虽然自知征实考据功力不如汉
               学家,但并不因此而排斥考据,而是尊重其成果,并能择善而从。所以,

               章学诚治史既探究史意,也探究史法。其次,章学诚治史具有会通思想。
               会通与断代,是史家考察史学的两种视角,而在对史书体裁认识上表现更

               加鲜明。强调断代为史的学者,只把眼光放在某个朝代,一部史书,论定
               其优劣,限制了前后联系,看不出发展变化。章学诚主张发扬通史家风,

               重因仍会通之道,强调史家撰著通史的重要性。他从会通的角度考察史学
               发展的长河,对史学的继承与嬗变观察得比较清楚,从而形成了关于史书



           126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