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内文
P. 32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范之继班” 。志书只有定期续修,才能起到补辑遗文、搜罗掌故的作用。
                    章学诚关于续修的思想,有三点突出之处,即续修的方法、续修的时

               间以及对待前志应有的态度,这三点对后世修志都有很大的启迪。
                    关于续修的方法,章学诚提出:“如前志无憾,则但当续其所有;

                                             [2]
               前志有阙,但当补其所无。” 章学诚认为,志属史体,因而其续也应仿
               史裁,对前志不当的地方进行修订;为存互见,宜收录前志叙录,以明新

               志之曲衷别裁。同时续志还应循“递续之例”,不当迭改凡例;主张新志
               收录前志目录、序跋等,新、旧并行,互为补正。章学诚这种主张拾遗补

               阙、补偏救弊的续志方法,得到人们的普遍赞同。冯九龄在为民国《龙关
               县志》作序时就说:“余因引章氏存志料之义,为修撰诸君子释。昔曾国

               荃在山西檄属邑修志,其言曰:‘经费支绌,不得不设法变通。应将府志
               暂缓兴修,州县原有志书亦无庸更动;先令各牧令查明原修志书,以后应

               载各事实,另修补志一册。即照原分门,挨次编纂;其有原修志书以前事
               实前志未载应行添入者,另列补遗一门;或前志已载,尚须辨正者,另

               列纠误一门,以期简便。孙星衍序《云间志》,亦谓旧志如有舛错、遗
                                                                              [3]
               漏,不妨别为考证一卷,办法皆简而易行,深得章氏之义。’” 冯煦也
               说:“故县志之修率不逾数十年。《江阴县志》断手于光绪初元,……县
               士大夫亟谋复修,敦缪前辈荃孙董理之,宗前辈章实斋说,以赓续前志

               为准,而又甄综载籍,咨询耆旧,弼违补阙,与前志相发明。虽曰《续
               志》,其义例之严、文质之宜,前志有不逮焉。氏族一门为邑人金粟香氏

               创议,本实斋《永清县志》以别流品。光宣之交,新政勃兴,则分隶各
                                                               [4]
               门之下,体归一贯,其间自有息息相通之处。” 该志比事属辞,上承前


               [1] 《文史通义》外篇四《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
               [2] 《文史通义》外篇四《记与戴东原论修志》。按,本文所引《文史通义》系章学诚著,仓
               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 刘德宽修,何耀慧纂:民国《龙关县志》,冯九龄序,民国23年铅印本。
               [4] 民国《江阴县续志》,冯煦序,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卷》。


           024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