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内文
P. 197
倾听留下(下) 187
二十一
也许,在梵钟经卷里待得久了,尽管是好事,也不能把柴米油盐的事给
忘了。因为道行再深的和尚也不能不吃饭,不然也就没有“布施”这个词
了,而精神的宝塔如有物质进步提供的坚实基础,塔内的舍利才能永放光
芒。这个道理,西溪留下的先民肯定是懂的。因此,就在距秋雪庵不远处,
通往余杭的河道上,自明初洪武年间起,一个直属南京户部分司管理的榷税
机构就固定地设在那里,向往来此地的商贾货物征收过关商税。世俗红尘的
喧闹与高僧大隐的冥思相映成趣,又互不干扰,从而使古代留下镇的形象变
得更为丰富。
在晚明历史学家顾祖禹著名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里,我们可以读到
这样的原始纪录:“安溪奉口税课局在府西北五十里,西溪税课局在府西
二十七里,俱属钱塘县。后又以安溪并入西溪。”后面这句话里至少包含了
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税课局的位置为南宋时的西溪市,《咸淳临安志》称
其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此称在“府西北二十七里”,扣除府县衙门之
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二是安溪局后来能并入西溪局,除地理此优彼劣,岁
入此丰彼廉,两地相距亦必不远,因疑里程方面的记载或许有误。而通过顾
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钤辖杭州为税课司局者七”条又可得知,当初
这样的榷关在整个杭州只有七所,即:“杭州府税课司(原注:省城内洋坝
头);江涨税课分司(原注:武林门外);城北税课分司(原注:省城艮山
门内);城南税课分司(原注:凤山门外);横塘临平税课局(原注:仁和
县临平镇);西溪税课局(原注:钱塘县西溪留下),安溪奉口税课局(原
注:钱塘县安溪镇)。”其后又有说明:“旧属之府及县,自弘治七年属本
关兼督,正徳六年行本关主事监督,隆庆二年敕各司局官听本关考核,各衙
门不得差占,妨废职业。”而留下在七所中占了两所,业务量自然十分可
观。原因方面,在顾祖禹的书里亦有间接透露。其“杭州府”条下引《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