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内文
P. 198

188  且留下






              纪》云:“诸桥万村为滨江要路,西则陆走富阳,东出赤山埠,北出西溪走
              黄山以达余杭。东北则从西溪达于钱塘门。”四条自西南入杭州的水陆要
              津,有两条都要经由西溪,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十二



                  入清以后,江南初定,面对新朝的统治,摆在精英知识分子面前的道路

              依然十分有限,只有简单的两条,即:要么合作,要么回避。可见历史虽然一
              直在发展,实际上并无多少新意。很多名人选择了前者,同时也有更多的名人

              选择了后者。西溪留下一带作为历代有口皆碑的世外桃源,自然成了江浙文人
              隐居的好地方。名公高士,僧徒道流,纷纷来归,吟咏著述,声名鹊起,昔时
              沈晴川在《南漳子序》里“鲜文学之士为其表彰”之遗憾,随着张岱所撰广告

              词“古荡西溪天下闻”的广泛流播,亦当已有所弥补。至于高士奇当年为什么

              也会趁热闹在此筑屋,即他那个位于岳庙所在地法华山下,与拥有“梅数树,
              屋数楹,聚书万卷,日吟哦其中”的孙之 隔河相望的西溪山庄,没人说得明
              白。虽然自己谦称“旧业西溪,荒芜已久,况一椽容膝,半亩安身”,但两位

              喜欢下江南的皇帝对此似怀有特别兴趣,一祖一孙都曾先后光临却是事实。
                  《南巡盛典》记载,“康熙二十八年圣祖皇帝从昭庆寺乘马至木桥头,

              侍卫从骑俱止于桥外,独与士奇等泛小舟至西溪山庄,观览久之,御书‘竹
              窗’二字以赐”。《西湖志纂》记载,“康熙三十八年(当为‘二十八’之

              讹)圣祖仁皇帝南巡,临幸西溪,由昭庆寺乘马至木桥头登舟,从骑俱止桥
              外,独与内大臣泛小舟至其庄,观览久之”。两相比较,则所谓“内大臣”

              者,即时任中书舍人翰林院侍讲学士又新兼《大清一统志》副总裁的高士
              奇,与他为此事上的《恭谢天恩表》:“臣去家二十七年(按:康熙三年随
              父卦京),内直十有三载(按:康熙十六年任中书舍人)。”时间方面完全

              吻合。问题于是就来了:这么大的一个官,又新有重任在身,不待在北京大

              内待在这儿干什么?详观表内感谢皇帝“顾于观风问俗之余,不惮涉涧披榛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