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内文
P. 196

186  且留下






              丝,向往前辈之风流韵事,对此曾有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一是牧斋此
              行逗留西溪时间达一月余,作诗九首,大多与梅花有关;二是“牧斋取此眼
              前相对之白梅以比远隔他乡美人之颜色”,“足证河东君皮肤之白”。

                  除此之外,又有同时代人王在晋的《西溪探梅记》,不仅告诉我们寺的
              具体位置是“出钱塘郭门西行十余里为佛慧寺……再行十里许及永兴寺”,

              说得明白晓畅,寺里的两件宝贝自然更不会忘记交代:“转入禅堂,绿萼二
              株,挺然森秀,横斜疏影,透露芳心……登楼一眺,淡月朦胧在太湖石畔

              矣……又闻小池中青螺为祖师点化,头头无尾。头陀取螺送览,果然。”还
              有杨师孔的《法华山看梅记》:“溪山尽处,忽开广陌,为西溪、留下。竹

              林深处,乃永兴古寺。绿萼两梅,可荫数亩,甃以怪石,蔽云欺日,香雪万
              重。”更是直接点明寺在留下。号称文笔可与《浮生六记》相媲美的清人蒋
              坦的《秋灯琐忆》亦记载,当年与爱妻慕名而来,冯开之的绿萼梅和颠大师

              的无尾螺当然也是重点,“时残雪方晴,堂下绿梅,如尘梦初醒,玉齿粲

              然。秋芙约为永兴寺游,遂与登二雪堂,观汪夫人方佩书刻。还坐溪上,寻
              炙背鱼、翦尾螺,皆颠师胜迹”。此外,黄汝亨说的那座洪水冲不垮,当地
              人视为圣迹的安乐桥,《西湖志纂》里也提到了,“安乐山下永兴寺外跨涧

              片石,传是宋僧济颠所造”。大概跟绿梅、青螺之类一样,总非寻常之物。
                  所谓“颠师”者,就是妇孺皆知的济公和尚,公元十一世纪杭州的一个

              另类人物。从世俗意义上来说,从唐朝到现在,寺里不知出过多少高僧,知名
              度最大的应该就是他了,虽然得益于电视剧《济公》的广泛传播,但此人生前

              就以行为怪异著称,如饮酒食肉、装疯卖傻、语含玄机等,名气实际上已经很
              大。当时有人曾经为他写过一首赞曲,叫作:“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

              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
              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
              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就其世相做派而言,依

              稀有当年长汀子的遗风,不知与布袋和尚是否真有师门渊源?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