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内文
P. 194
184 且留下
之,有‘频炷香灯频扫地,不掸佛法不谈诗’之句,不独倾倒于师,实为眼
底禅和子痛下一钳锤耳。师以此地为云栖下院,经营数载,未溃于成,乞余
一言为唱导……辛已仲春,聚沙居士书于蒋村之舟次。”此记与咏永福绿萼
梅等诗作于同时,即为牧斋崇祯十四年(1641)春天客杭期间的作品。时莲
池大师辞世已有二十余年,济舟长老即传其衣钵者,而不称“古法华寺”或
“云栖别室”,直呼“云栖下院”,可见法华山下的秋雪庵,即三天竺之下
天竺也,莲池大师在杭的修炼之所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眼前芦花如雪,心中纤尘不染,一生著作等身,一半都是在这里写出来
的,有《往生集》《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竹窗随笔一集》《竹窗随笔二集》
《竹窗随笔三集》等,影响很大。包括现在流传颇广的所谓高濂《四时幽赏
录》,当初也是假冒他的大名,称云栖袾宏著。老和尚看到后不愠不恼,作
一文稍加辩解,认为:“刻此者本为殖利,原无恶心,似不必辩;然恐新学僧
信,谓不肖所作,因而流荡,则为害非细,不得不辩。书中列春夏秋冬四时幽
赏,凡三十三条,姑摘一二以例余者。”对其中的“山满楼观柳”一条,他
说:“中言‘楼是不肖所构’,自来无寸地片瓦在西湖,何缘有此别业?一
笑。”对其中“东城看桑麦”一条,他又说:“不肖住西南深山中,去东城极
远,不看本山松竹,而往彼看桑麦耶?一笑。”(《竹窗随笔一集》)
二十
与芦雪庵名气相当,犹如屠龙刀、倚天剑并重的,就是安乐山下的永兴
寺。吴之鲸《武林梵志》介绍说:“永兴寺在灵竺山后,唐贞观建,今重
修。”“贞观”为唐初太宗年号,公元七世纪前期;“今”为吴氏这本书的
成书年代明崇祯间,公元十七世纪中叶;中间相隔一千余年间,不知有多少
潜龙卧虎、高标特迈之士寄寓在这里。而寺的名字自然也是改了又改。所幸
有晚明杭州文化泰斗黄汝亨的《永兴寺碑记》,尽管所涉寺史部分尚嫌简
略,总算遗憾少了一些。其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