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内文
P. 202

192  且留下






              下人对此的态度多少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一种隐隐的看破世态红尘的睿智和
              平淡,或许需要有相当的文化底蕴才能做到。他笔下当年留下镇黄昏的景色
              是这样的:



                      这宗时光最热闹的所在,要算汽车站边了。末班车还未到站的时

                  光,天未大黑,有些憩工的汽车夫,负手挟着烟筒的老人,放学归来的
                  儿童,以及承受新闻纸彩票号单的商人,在那里徘徊。当然在他们心

                  里,也有所希冀,有所等待;但是看起来,他们对于生命的需要,总是
                  可有可无般的。凡是这些人们,命运虽然主宰了他们,他们却也知道它

                  不能对于他们增长了什么意义与价值。所以对于万事都是无意识的。


                  石克士的《留下镇一瞥》发表时间要晚一些,刊于民国二十二年

              (1933)《新杭州导游》上。考内有“春间因沪战避难”等语,则为上年民

              国二十一年(1932)所作,为重新恢复杭州市建置的四年后。


                      留下镇为自杭州至余杭间之巨镇,游西溪者鲜不由此小憩。若去交

                  芦秋雪,除由河渚叫船外,亦可由此雇舟直达,舟之形式与西湖船迥
                  异,小艇如瓜,上覆凉篷,舱位虽极狭小,然整洁可观,烟雨迷离中,

                  欵乃一声,当别有风味,盖以装饰比喻,则西湖船布篷轻浆已染欧化,
                  而此则烟蓑雨笠可称为纯粹国货也。

                      余自花坞拟赴秋雪庵交芦庵一游,惟时间已逾午后四时……乃赴就
                  近茶肆啜茗,啖虾仁火腿面一碗,虾仁味甚新鲜,询之店伙,则知方

                  自河下新网得下锅也。是肆靠近车站,临窗下瞩,往来车走人行皆在目
                  中,尤为小舟营业之招待奔走甚忙,业此者多为老太婆,雁立站前,客

                  下车即纷前兜揽讲让价……客若肯下船,舟子即整篷理舱,寻花载酒,
                  双桨依亚,渐人烟水深处,虽无茭白船之艳韵,然此中情况,恐尚未易

                  为外人言也。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