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内文
P. 153
留下美食、茶及“非遗” 143
来自于苏州、无锡、松江、嘉兴和湖州等江南各地,都是水路能到达的地
方。商客从京杭大运河坐船进入到松木场附近,再走西溪河,也就是现在的
西溪沿山河,经过古荡到留下。或者,从余杭塘河过五常港河到留下。那时
的留下西溪河水深达两米多。河岸都是用长长的条石砌成的,还在条石底下
用松木打了木桩,因为,泗乡有句古话叫“万年高搁宋,千年水里松,不湿
不燥半年松”,留下有句古话叫“千年水里松,万年鸡爪枫,不湿不燥半年
松”,用这松树打的木桩固定着的石条非常坚固,至今纹丝不动。那时候的
留下西溪河比现在还要宽阔一些,买茶的客商在船埠头上岸。还有零星的散
客也要在此买些茶叶和杭州竹篮回家,这些香客都是到小和山金莲寺去烧香
的,坐船到小和山的水头船埠上岸,回头到留下古街吃饭,或者住店,还在
茶市街上买茶叶带回家。
据章云高、郑发祖和章钊龙三位老先生讲,清朝末年,宰相王文韶在留
下小和山造墓,墓地的牌楼和石板都是沿着水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在水口
上埠头上了岸,再运到山上去。由此可以想象留下西溪河的水深了。
沈雍芳老先生说,留下镇上最大的茶行是德泰茶行,老板叫黄金升。那
时候,茶叶的买卖也是期货的买卖,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都是客商买
了茶叶后,到秋天粮食收割后再来付钱的。德泰茶行最大的客商是南通客商
方正大,每年都是八月半付账,沈雍芳老先生的爷爷沈善常先生,每年的中
秋节后都要到南通去结算茶叶的账目。
茶市街的茶行老板有许多来自于龙坞里桐坞村。近日,我专门去了一趟
龙坞茶镇里桐坞村,据村里老人讲,从前的茶市街,原来的名称叫作“柴场
上”,也叫“柴市街”,是专门卖柴的地方,也有几爿店卖茶叶。后来到了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逐渐以卖茶叶为主。留下方言,“茶”和“柴”发音
非常接近,1934年,“柴市街”的名字也就改成“茶市街”了。
茶市街上有20多爿茶行,分成常年行和季节行,其中马礼懋公记、万
茂、源茂和桐茂4家是常年行,升和祥、松茂、恒丰、元大、瑞源、德泰、祥
泰等行为季节行,占了整个茶行数量的五分之四。留下茶市街上的大多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