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内文
P. 157

留下美食、茶及“非遗”         147






                 那油亮的竹拐杖,慢慢地踱着方步,到了茶馆,沏一壶旗枪,相互之间打个
                 招呼,向长辈问个好。那时,“祖”字辈的老人们都还健在,甚至还有个别
                 “洪”字辈的太公也还健在,每天都到茶馆喝茶。大家讲讲一天来听到的

                 新鲜事,相互说说邻里之间发生的不平事,这里既是讲国家大事的地方,也
                 是评论村里事情的地方,更是评判家家户户治家道德的地方。父亲到了70岁

                 后,也像爷爷一样,每天早晨到街上茶馆喝茶聊天。
                     回头说留下古镇的茶馆,古镇上原本有三家茶馆,即茶市街上小桥头的

                 老陈茶店,留下大街的方阿潮茶店,路北的阿茂老王茶店。
                     留下的茶馆都沿西溪河而设,茶客的船靠河埠,在河埠中间平台栓船缆

                 绳,然后从两面台阶上,闲坐于临河百年的老屋中,看屋外春和景明,鱼跃
                 鸟翔,细细品尝一盏新茶,细细体会酝酿了千年的幽幽清香。平时,茶馆就
                 是老年人聚会聊天的地方。留下街上发生的事,杭州城里发生的大事,茶行

                 里发生的事情,都会马上通过茶馆传开。

                     家里遇到不平事,也可以到茶馆里来申诉,茶馆里喝茶的乡绅和长辈们
                 会出面主持个公道。邻里之间的许多纠纷也可以在茶馆里解决。留下街上原
                 有顾、周两家相邻而居,中间有顾家的围墙,让给周家盖个小厢房。后来,

                 周家因故将房子连同宅居地卖给了王家。有一年,王家要把这墙围厢房加高
                 为楼房,发生了纠纷。顾家邀乡绅们吃品茶,王家出示买契为据,顾家也出

                 示咸丰年间祖上买契,买契上房屋四至分明,相关人员画押签字,否则与买
                 贼产同。而王家的买契上没有邻居顾家画押,无效。王家输了,点烛放炮,

                 赔礼道歉,全场茶钱由王家支付。新按界石一块,上书“顾姓墙界”,直到
                 墙腰。后来,因王家做人比较厚道,顾、王两家关系也还不错。王家儿女长

                 大,房子确实不够住,顾家还是同意王家加高盖了厢房。这个故事与安徽桐
                 城“六尺巷”的故事有点相同,真是:“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
                 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段时间,我多次去留下老街走访,徘徊在忠义桥、盈春桥和小桥上,

                 寻找老茶馆的痕迹。可惜,从前的茶馆都没有了,申明亭倒还在,只能在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