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内文
P. 91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由此可见,章学诚的修志创见,其意义并不局限于方志学内。“推微而知
[1]
著,会偏而得全” ,方志虽然只是“史之一隅”,但章学诚往往从修志
实践中发展了古代的史学理论。
章学诚从27岁到57岁,编修方志的活动历经30余年,为时之久与修
志之多,在清代学者中也属罕见。但由于见解的惊世骇俗、支持他的地方
官吏人事流动,除《永清县志》外,所修方志大多未能流传,十分重要的
《和州志》《亳州志》《湖北通志》也仅存残篇。然而仅据现有资料仍可
判明:章学诚方志学理论中的独到见解是在修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的
早期方志学见解是大量阅读方志、精心研究并综合承袭前人有识之见而形
成的,《和州志》奠定了他的方志学基础,《永清县志》是引发其深入探
索的契机,十年之后的《亳州志》带来方志学理论的成熟,《湖北通志》
使之更加完善。解决方志的著作性与资料性的矛盾,极大地推动了他的方
志学理论发展并使之成熟;历次修志中应付不同意见的攻讦辩驳,是促使
其方志学见解理论化的外来压力;而清代大兴修志之风,则为其方志学的
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本文发表于《史学史研究》1986年第3期。乔治忠,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章氏遗书》卷八《通说——为邱君题南乐官舍》。
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