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内文
P. 88

章学诚研究概览




                                                                 [1]
               礼仪上没有制作之权,“皆谨遵功令,率而行之” ,这就很难成为具有
               独断别裁的著作,正如章氏后来自己所承认的:“《永清全志》颇恨芜

               杂。”    [2]
                    本来,章学诚在早期即形成了方志必须有所“创特”,同时还必须

               为国史提供一方资料的思想。既为有所“创特”的著作,就要独断别裁,
                                                                        [3]
               不取方圆求备;既为资料,必须“广为铨次、巨细毕收” ,这种方志的
               著作与资料性的矛盾,在《永清县志》的编修中尖锐起来,给章学诚造成
                                                                          [4]
               极大的困惑,甚至产生了“若夫方志之体,本无著作之权” 的看法,这
               种认识上的波动,显然与他的修志意愿和一贯的见解不符,问题在于探索
               解决方志著作性与资料性矛盾的方法,这是章学诚修志活动面临的重大课

               题,《永清县志》即为引发深入探索的契机。其实,正是在最为芜杂的
               《永清县志·礼书》中,章学诚已经朦胧地认识到“著述之体与类次之法

                                                                              [5]
               分部而行,固亦相资为用者也”,二者“离则双美,合则两伤” 。这是
               由彷徨困惑之中窥见出路的良好开端。



                    四、《亳州志》与方志学理论的成熟



                    从《永清县志》的修成至《亳州志》的编撰,中间相隔十年,这期间

               章学诚的学术思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目录学、哲学上都形成一套成熟
               的见解。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修成的《亳州志》,采取“整齐掌故,别





               [1] 《章氏遗书》外编卷九《永清县志·礼书》。
               [2] 《章氏遗书》卷九《又与永清论文》。
               [3] 《章氏遗书》卷十五《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4] 《章氏遗书》外编卷九《永清县志·礼书》。
               [5] 《章氏遗书》外编卷九《永清县志·礼书》。


           080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