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内文
P. 85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又阅览到大量的各省通志 ,还替其师经纪过《顺天府志》的编修,从事
               过《国子监志》的修撰,这都是十分有益的锻炼,但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

               修志活动,则是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编纂《和州志》始。
                    《和州志》是章学诚主持纂修的第一部成功的地方全史,体例比较完

               备,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创见。这部方志的体例设置大致有如下几类:
                    1.纪。裒录有关当地的谕旨诏诰及御制诗文,名之曰“皇言纪”,

               后来《永清县志》又增设《恩泽纪》。这皆是他早期方志学见解中“皇
                                      [2]
               恩庆典,当录为外纪” 的实施与变通。类似“皇言”“恩泽”之类的体
               例,在清人方志中屡有所见,如雍正十三年(1735)修成的《畿辅通志》
               首列“诏谕”“宸章”二门;乾隆四年(1739)修成的《天津府志》首卷

               为“天章”,同年《天津县志》首卷为“纪恩”;乾隆二十七年(1762)
               修成的《正定府志》首卷为“恩纪”,等等。因此,《皇言纪》与《恩泽

               纪》在形式上仍是模拟纪传体史书,内容上也未脱俗套。
                    2.表。《和州志》设有《官师表》《选举表》《氏族表》,后来名

               称有所变更并且表例有所扩增。从《和州志》起,章学诚十分重视设置各
               种表,使之成为修志中执简驭繁的重要手段。

                    3.图。《和州志》中设有“舆地”等四种图,在《舆地图序例》
               中,章学诚对史书应当立图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对方志应当如何设图作了

               详尽说明。他所主张的设图,并不像《绎史》《明史》等书那样为书志作
               附图,而是成为一种与纪、传并列的体裁,这是章学诚的一个特见。据章

               氏自称,他二十三四岁时即有史书应当立图的看法,但他承认当时“立说
                          [3]
               鲜所征引” ,可见尚为直观与粗糙的认识,二十六岁时写的《答甄秀才
               论修志第一书》《第二书》及次年的《修志十议》均未提到立图,只有在



               [1] 参见《章氏遗书》卷十三《读道古堂文集》。
               [2] 《章氏遗书》卷十五《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3] 《章氏遗书》卷九《家书六》。


                                                                                        077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